外资生产型企业税收策划案例
某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下:
该企业为 94 年 1 月 1 日以前成立的生产型外商独资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生产产品市场占有
率极高,产品增值率可达 50%以上,经发局核定内、外销售比例为 30%:70%,资产状况良好,在国内有多
家关联公司,存在大范围的关联交易。
接受委托后,我们首先对企业进行了税务审计,主要关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涉税事项,及有关税
收政策的执行情况,初步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税收方面问题:
1、关联公司间销售原材料未纳增值税;
2、关联公司间互相代卖产品未计增值税;
3、内、外销比例极其不合理,已与核定比例严重相违背;
4、大量现金收入未入账,销售收入的认定以开出发票时间为准,存在大量已实现销售而未开发票的产
品;
5、在税前列支关联公司管理费用及总机构管理费;
6、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不尽合理。
1997、1998 两年由于上述 1、2 项问题的存在,在税务部门进行检查时,该公司被查补增值税高达 800
64余万元,罚款 50 余万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以下策划:
1、各关联公司间销售原材料、互相代销产成品,由于只有该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其余关联公司均为
一般纳税人,该公司与相关联公司之间的销售对集团公司来说实际增值税率为关联交易额的 11%。由于产品
增值率高,该公司管理层一直认为,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较一般纳税人低,所以,尽管该公司经营规模日益
增大,但仍未申请一般纳税人。我们接受委托后,分析了该公司国内采购材料和进口材料的比例;关联交
易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比例;内、外销比例;国内材料供应商有多少为一般纳税人等内、外部条件,结合
国家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货物出口的政策,向该公司提出调整内、外销比例,尽快申请一般纳税人的建议。
采纳该建议后从表面上看该公司成为一般纳税人后税负有所增加,但由于该公司出口产品销售量大, 国内
采购材料多,成为一般纳税人后,按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9]189 号文件通知”,“老三资”企业自 1999
年 11 月 1 日起可适用“免、抵、退”政策;另外,由于所有关联公司都为一般纳税人, 关联交易对集团
公司而言,增值税税负不会增加,因此,从集团公司的角度看该公司的增值税负有了明显下降,而且减少了
税务检查带来的罚款,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这一方案的成功实施将为该集团每年减少增值税约 400-500
万元。
2、税务审计中,我们发现该公司国内销售中存在大量现金销售的情况,为了减少纳税额。他们采取现
金收入不入账,将入账的收入在已实现销售产品中任意摊薄,或已实现销售的产品不结转收入,任意挂往
来,挂发出商品等。致使该公司产品的销售订价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及销售收入成本的不真实性。在过去的
几年中,该公司已经出现数起公司职员利用管理层为了少纳税在现金、存货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进行营私舞
弊的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由于几年来公司产品一直销路良好,回报丰厚,公司也确实
利用各种手段少纳了部分税收,所以公司管理层并未意识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和将要造
成的损失已远远大于少纳税的金额。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给该公司管理层进行各种利、弊的分析及近几年
来公司已经出现的问题揭示出公司存在账外账、糊涂账的危害,阐明公司要想将来获得更大的效益,应当
付出必须的管理成本,加强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该完税的完税,避免公司职员专空子的道理,得到公司管
理层的采纳。
3、公司在过去的两年中, 由于在所得税前列支总机构及关联公司的费用,无任何凭据,被查补税款
及处以罚款共计 10-20 万元。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建议该公司在列支境外总机构的管理费用时,完善税务
机关要求的各种手续,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而国内兄弟公司的费用按税法规定是不能在该公司列支的,
我们建议其在兄弟公司账上列支。
4、通过上述税务审计,结合公司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在会计核算方面,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
针对公司“应收账款”的情况,建议设立“坏账准备”科目;公司原来将销售部门发生的费用全部列在管
理费用中,我们建议将“销售费用”单独核算等等。从近期的税务部门对该公司 1999 年的纳税情况进行检
查结果看,通过我们的策划, 该公司 1999 年比 1998 年主动多申报缴纳 120 多万元增值税,合理少纳增值
税 200 余万元,合理少纳企业所得税 20-30 万元,基本未受到税收处罚,会计核算已规范化,内部控制制
度明显完善,管理人员管理目标明确。1999 年公司税后净利润比 1998 年增长 40.5%。
分析:该公司原来系用该缴的税隐瞒不报、少报,税务机关查出多少补缴多少的“策略”,致使 95%以
上缴纳的税款是由税务机关检查后补缴的,因此除查补税款外,该公司光被处以的罚款就近百万元,公司管
理层经过税收检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发现自己不仅未少缴反而多缴的事实,开始怀疑自己的税收策略的可
行性,遂找到我公司。半年来,经过这我们的税收策划,该公司每月将应缴的税款及时申报入库,同时用
6566
足用好税收政策。这样,虽然主动申报入库的税收比以前增加了一百多万元,但税收查补的金额却基本没
有了, 税收罚款的情况也自然不存在了,另外,从全集团公司的角度来考虑,还合理少纳了不少税款。